学汉语
纳兰天歌A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我在北京外经贸大学教外国人学汉语。有四位美国人、两个日本人、两个韩国人,每个国家的学生都各自有自己的学习习惯。美国学生上课十分自由,嚼着口香糖,在教室里遛来遛去,坐在课桌上听课。随便插嘴,开头还把我吓了一跳,后来我明白了,这就是西方国家学生的习惯。
日本、韩国和中国的学生一样,一板一眼,中规中矩坐在椅子上,发言举起手来,对老师十分有礼貌。听课、记笔记,都是我习惯的东方国家学生的做法。一节课也不言语,十分安静地听讲课。
一次上课,讲故事来辨别汉语的词语。第一个是特别活跃的耶鲁大学的泰勒,站起来在教室边走边讲“东西”的意思:
“一位自称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,向学生讲东西上午词义时,教授说:汉语中,东西不仅仅表示方向,更多指的是物品,如桌椅、电视机、锅碗,都可以称作东西。但是如果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这样表示——比如就不可以说你我都不是东西。
学生听了以后,觉得特别可笑。”
同学也都哈哈哈大笑起来。
2、美国的女孩子艾伦站起来讲一段:她的汉语不太流畅,有点结巴。她说汉语中“娘和妈”是一个意思,指母亲。有一位女孩十分漂亮,在校园里散步。遇到一个初到学校来的英国男学生,这个英国的男孩很喜欢女孩,就给她写了一封求爱的信。但是写半截怎么也想不出“娘”怎么写了,便自作聪明,以妈代娘,于是写成“亲爱的姑妈,我爱你。”
同学们一愣,听了也哈哈哈地大笑。“姑娘”变成了“姑妈”了。
3、美国人马克站起来讲故事:
分辨“上和起”,有时候意思相同,但是如果分别搭配,意思有时可能完全相反。比如:“上床”和“起床”便是两回事。有一个每个女孩子与中国男邻居临时汉语家教,一起参加朋友的Party。玩得太晚了,又喝高了,女学生决定留下住。临休息前,女孩子给男家教递了一张纸条:“明天我们一起上床吧!”她本意是说明天一道起床回家吧。这张误会的条,却害得中国男家教胡思乱想了半宿。
4、山本次郎讲故事:
几位中国同学请班上的外国同学吃饭。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方便一下。外国同学不懂其意思,问旁边的中国的同学,他告诉外国的同学“方便”就是去洗手间排泄。这位外国同学记住了。
有一次一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拜访他。这位外国男同学连忙摆手:“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,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。”
又一次几位外国同学去逛大商场,见到墙上写道:“为顾客提供方便!”他们以为向顾客提供上厕所服务,几个人一路走,一路哈哈哈大笑。
又有一次,一位外国客人看到,中国主人为他们准备了这么丰盛的“便饭”,竖起了大拇指,称赞道:“谢谢!谢谢!你为我们准备了这么一顿大便餐。”此言一出,满桌的中国人顿时倒了胃口。
整整一年的汉语课,就这么在令人捧腹的氛围中过去了。